枹字的意思解释读音及笔画数
枹 拼音 bāo
注音 ㄅㄠ ㄈㄨˊ
部首
部外笔画 5画
总笔画 9画
枹字的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bāo ㄅㄠˉ

◎落叶乔木,种子可提取淀粉,树皮可制栲胶。亦称“小橡树”。

其他字义

fú ㄈㄨˊ

◎同“桴”。

〈名〉

(1)(形声。从木,包声。本义:鼓槌)同本义 [drumstick]

止响腾,余韵徐歇。——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(2)又如:端(鼓锤的头);鼓(鼓锤和鼓)

(3)另见 bāo

宋本廣韻

廣韻目次:上平十虞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
防無 平聲 合口三等 bʰĭu byo/biu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廣韻目次:下平五肴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
布交 平聲 開口二等 pau prau/peau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廣韻目次:下平十八尤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
縛謀 平聲 開口三等 bʰĭəu biu/biou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详细字义

bāo

〈名〉

(1)枹树。有的地区叫小橡树 [glandbearing oak;Japanese silkworm oak] 一种落叶乔木,叶子互生,略呈倒卵形,边缘有粗锯齿,花单性,雌雄同株。种子可用来提取淀粉,树皮可以制栲胶

(2)另见 fú

康熙字典

【辰集中】【木部】

枹·康熙筆画:9·部外筆画:5

《唐韻》防無切,音夫。《說文》擊鼓杖也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左幷轡,右援枹而鼓,馬逸不能止。《管子·小匡篇》介冑執枹立于軍門。

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芳無切,音敷。

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房尤切《正韻》房鳩切,音浮。義同。

又草名。《爾雅·釋草》楊,枹薊。《釋文》音孚。《集韻》敷、浮二音。

又縣名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枹。註音鈇。金城之縣也。

又《韻會》班交切,音包。《爾雅·釋木》樸,枹者。《註》樸屬,叢生爲枹。

據考證:〔《左傳·成二年》左執轡。〕謹照原文執改幷。〔《管子·大匡篇》介曹執枹立于軍門。〕謹照原文大匡改小匡。介曹改介冑。〔《爾雅·釋草》楊枹薊。《郭註》音孚。〕謹照原文郭註改釋文。〔又他結切,音鐵。《史記·武帝紀》枹。《註》金城縣名。〕謹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,枹字均無他結切之音。史記武帝紀亦無枹之文。惟漢書有之。謹改:又縣名。前漢武帝紀枹。註音鈇。金城之縣也。

又按漢書註音鈇,與音敷相近。謹移於敷浮二音之下。

说文解字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【卷六】【木部】枹

擊鼓杖也。从木包聲。甫無切
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
柄也。柄各本作杖。今依文注,玄應書正。左傳音義引字林亦作柄。左傳。右援桴而。禮運,明堂位皆云。凷桴土。玄應云。衞宏詔定古文官書。枹桴二字同體。音扶鳩切。椎也。按桴本訓棟。借爲柄字耳。從木。包聲。甫無切。按當依廣韵縛謀切。三部。

方言集汇

粤语:fu1

客家话:[客英字典]fu1[台湾四县腔]fu1bau1[海陆丰腔]bau1fu1

潮州话:bao1(pau)hu1(hu)

English

drumstick

枹字组词
学习应用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