糝字的意思解释读音及笔画数
糝 简体字
异体字
拼音 sǎn shēn
注音 ㄙㄢˇ ㄕㄣ
部首
部外笔画 11画
总笔画 17画
糝字的详细解释

其他字义

shēn ㄕㄣˉ

◎均见“糁”。

宋本廣韻

廣韻目次:上四十八感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
桑感 上聲 開口一等 sɒm somx/soom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康熙字典

【未集上】【米部】

糝·康熙筆画:17·部外筆画:11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桑感切,音。《說文》古文糂作糝,以米和羹也。一曰粒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羞豆之實,酏食糝食。《註》取牛羊豕之肉,三如一,小切之,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,煎之。《莊子·山木篇》孔子窮于陳、蔡之閒,七日不火食,藜羹不糝。《釋名》糝,也,相黏也。

又《篇海》雜也。《周禮·天官疏》列國之諸侯大射,大侯九十弓,糝侯七十弓,豻侯五十弓。糝侯者,糝雜也。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。

又《類篇》蘇含切,音三。《正韻》桑錦切,音沁。義同。

说文解字
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
古文糂。从參。參聲亦在七部。周禮醢人,內則皆如此作。周頌。潛有多魚。傳曰。潛,糝也。古本如此。爾雅。糝謂之涔。涔卽詩之潛也。小爾雅及郭景純改糝爲木旁。謂積柴水中。令魚依之止息。字當从木也。而舍人,李巡皆云。以米投水中養魚曰涔。似其說各異。不知積柴而投米焉。非有二事。以其用米故曰糝。以其用柴故或製字作罧。罧見淮南書。橬槮皆魏晉閒妄作也。

方言集汇

粤语:saam2
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sam3[宝安腔]sam3[台湾四县腔]sam3[梅县腔]sam3[客英字典]sam3[客语拼音字汇]sam3

English

scattered (grains of rice); mixed

学习应用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