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经音义

一切经音义

(一)原名‘一切经音’,北齐道慧撰,久佚。其书名首见于大唐内典录,原无‘义’字,然后世如清代阮元之揅经室外集等,述及本书时皆误载为‘一切经音义’。

(二)凡二十五卷。又作大唐众经音义、玄应音义。唐代玄应撰。现收于中华大藏经第一辑第三十册。本书所录,自华严经至顺正理论,共四五八部,以梵语音译,凡难解之字句、名相均加注解,为佛教现存音义书中之最古者,其解释之正确,颇为历代学者所宗。玄应于贞观末年奉敕造本书,以避讳故,署名多作‘元应’。与道宣、道世为同时代之人。[唐书艺文志第四十九]

(三)凡一百卷。又作大藏音义、慧琳音义。唐代慧琳撰于建中末年至元和二年(783~807)。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。本书所录,自大般若经至护名法,共一二二五部,六十万言,内分大乘经、大乘律、释经论、集义论、小乘经、小乘律、小乘论、集传、集录等九科。撰者尝师事不空三藏,能通梵汉二音,故就经律论,以梵音对译,注释难解之名相、字句。其后,辽国希麟又续本书,作续一切经音义十卷,亦称希麟音义。慧琳音义与玄应音义同名,系扩大玄应音义及慧苑华严经音义(二卷,亦称慧苑音义,开元释教录卷九有录)等书而成,凡开元释教录入藏之经,悉依次音之,凡有旧音可用者悉用旧音,余则自创。

出自:佛学大词典

民俗文化类